胎盤滯留的臨床表現有胎盤剝離後滯留、胎盤嵌頓、胎盤粘連、胎盤植入、胎盤部分殘留等。
1. 胎盤剝離後滯留:胎盤已完全從子宮壁剝離,但因子宮收縮乏力、膀胱過度充盈等,使胎盤不能娩出,影響子宮正常收縮和縮復,導致陰道大量出血,色暗紅,檢查可發現子宮輪廓不清,軟,按壓宮底有胎盤組織被擠出。
2. 胎盤嵌頓:多因使用宮縮劑不當或粗暴按摩子宮等,引起宮頸內口附近子宮肌出現環形收縮,使已剝離的胎盤嵌頓於宮腔內,陰道出血常不多,但產婦有腹痛、煩躁不安等表現,腹部檢查可觸及子宮下段狹窄環。
3. 胎盤粘連: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子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部分粘連時,未粘連部分可發生剝離而出血不止,完全粘連時無出血,多有多次人工流產、刮宮史等導致子宮內膜損傷病史。
4. 胎盤植入:胎盤絨毛穿入子宮肌層,根據植入程度分為粘連性、植入性和穿透性胎盤植入。可出現嚴重的產後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超聲等檢查可輔助診斷。
5. 胎盤部分殘留:部分胎盤小葉或副胎盤殘留於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出血,多在產後檢查胎盤時發現胎盤不完整。
產後應密切觀察產婦情況,若出現陰道出血多等異常表現需及時告知醫生。產婦平時要注意做好避孕措施,減少人工流產等宮腔操作,降低胎盤滯留等併發症的發生風險。生產過程中積極配合醫生,遵循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以保障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