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下疳與毛囊炎在病因、症狀、發病部位、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硬下疳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是梅毒一期的典型表現;毛囊炎主要因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毛囊所致,高溫、多汗、搔抓等因素可誘發。
2. 症狀:硬下疳初起為小紅斑,迅速發展為無痛性炎性丘疹,數天內丘疹擴大形成硬結,表面發生壞死形成單個直徑為1-2cm、圓形或橢圓形的無痛性潰瘍,邊界清楚,周邊水腫並隆起,基底呈肉紅色,觸之有軟骨樣硬度,表面有漿液性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毛囊炎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有時頂部有白色膿皰,膿皰破裂、結痂後可自愈,常伴有瘙癢或疼痛。
3. 發病部位:硬下疳好發於外生殖器,男性多見於陰莖冠狀溝、龜頭、包皮及系帶,女性多見於大小陰唇、陰唇系帶、會陰及宮頸;毛囊炎可發生於身體任何有毛囊的部位,以頭面部、頸部、臀部及外陰等部位較為常見。
4. 治療方法:硬下疳治療以青霉素類藥物為主,如苄星青霉素等,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頭孢曲松鈉等替代藥物;毛囊炎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類型選擇藥物,細菌感染引起的常用莫匹羅星軟膏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用酮康唑乳膏等。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避免搔抓、摩擦皮膚,防止皮膚破損引發感染。若出現類似硬下疳或毛囊炎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規範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