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食管壓迫型等。
1. 神經根型:最常見,由於頸椎退變、增生等壓迫神經根,表現為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從頸部向肩部、上肢、手部放射,同時伴有上肢肌力減弱,拿東西易掉落,部分患者有頸部疼痛、僵硬,活動時疼痛加劇。
2. 脊髓型:病情嚴重,脊髓受壓迫,早期下肢乏力、行走不穩,有踩棉花感,隨病情發展,可出現肢體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
3. 交感神經型:症狀多樣,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眼脹、耳鳴、心慌、胸悶、肢體發涼等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4. 椎動脈型:因椎動脈受壓迫或刺激,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眩暈,常在頭部轉動時發作,嚴重時可猝倒,還伴有惡心、嘔吐、耳鳴等症狀。
5. 食管壓迫型:較少見,頸椎前方骨質增生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初期進食固體食物有梗阻感,嚴重時流食也難以下嚥。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定時活動頸部,選擇合適的枕頭和床墊。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遵醫囑治療,切不可自行盲目處理,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