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骨折後遺症有疼痛、活動受限、肌肉萎縮、神經損傷、骨盆畸形等。
1. 疼痛:坐骨骨折後,即便骨折愈合,在天氣變化、長時間行走或久坐等情況下,骨折部位仍可能出現疼痛症狀。因為骨折處的組織修復後,對周圍環境變化較為敏感,局部血液循環也可能未完全恢復正常,刺激神經引發疼痛。
2. 活動受限:骨折愈合過程中,可能會形成瘢痕組織,限制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同時,患者因擔心再次損傷,在心理上也會不自覺地減少活動,導致關節僵硬,進一步影響活動能力,如彎腰、下蹲等動作可能變得困難。
3. 肌肉萎縮: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或活動減少,會使坐骨周圍的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鍛鍊,從而逐漸出現萎縮。肌肉力量減弱,影響身體的正常運動和平衡功能。
4. 神經損傷:坐骨附近有豐富的神經分布,骨折時可能會損傷神經。神經損傷後,會出現下肢麻木、感覺減退、刺痛等症狀,嚴重時會影響肢體的正常運動和感覺功能。
5. 骨盆畸形:若坐骨骨折較為嚴重,且復位不良,可能會導致骨盆的形態發生改變。這不僅會影響外觀,還可能對盆腔內的器官產生壓迫,影響其正常功能,如引起排尿、排便異常等問題。
坐骨骨折患者在康復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減輕坐骨部位的壓力。定期進行復查,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身體功能的恢復,降低後遺症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