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炎與陰道炎在發病部位、病因、症狀、診斷方法、治療方式等方面存在區別。
1. 發病部位:宮頸炎是指子宮頸發生的炎症,病變主要在子宮頸部位;陰道炎是陰道黏膜及黏膜下結締組織的炎症,病變聚焦於陰道。
2. 病因:宮頸炎多由性傳播疾病病原體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等感染,或內源性病原體如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引起,也可能因機械性刺激或損傷等導致;陰道炎病因多樣,如細菌性陰道炎主要因陰道內菌群失調,霉菌性陰道炎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滴蟲性陰道炎由陰道毛滴蟲引起。
3. 症狀:宮頸炎主要症狀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可伴有外陰瘙癢及灼熱感,也可能出現經間期出血、性交後出血等;陰道炎症狀以陰道分泌物異常為主,如細菌性陰道炎分泌物有魚腥臭味,霉菌性陰道炎分泌物呈豆腐渣樣,滴蟲性陰道炎分泌物稀薄膿性、黃綠色、泡沫狀,同時伴有外陰瘙癢。
4. 診斷方法:宮頸炎通過婦科檢查可見宮頸充血、水腫等表現,還需進行病原體檢測等;陰道炎主要通過陰道分泌物檢查,如pH值測定、微生物檢查等明確類型。
5. 治療方式:宮頸炎根據不同病原體選擇相應抗生素治療,如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頭孢菌素等;陰道炎針對不同病因治療,細菌性陰道炎多采用抗厭氧菌藥物,霉菌性陰道炎使用抗真菌藥物,滴蟲性陰道炎常用甲硝唑等。
日常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避免不潔性生活。若出現陰道分泌物異常、外陰瘙癢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或加重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