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熱交雜的症狀有惡寒發熱、寒熱往來、上熱下寒、上寒下熱、表寒里熱等。
1. 惡寒發熱:指患者自覺寒冷,同時伴有發熱的症狀。這是由於外感邪氣,人體正氣與之抗爭,正邪交爭於肌表,導致衛氣運行失常,肌膚失於溫煦而惡寒,陽氣被遏而發熱,多見於外感病初期。
2. 寒熱往來:患者自覺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主要是因為邪入半表半里,樞機不利,正邪分爭,正勝則發熱,邪勝則惡寒,常見於少陽病。
3. 上熱下寒:上部表現為發熱、面紅、心煩、口苦等熱象,下部則出現腹痛、洩瀉、肢冷等寒象。多因外感邪氣,內傳化熱,而下部陽氣未傷,或因中焦氣機失調,導致上下寒熱失調。
4. 上寒下熱:上部呈現出惡寒、胃脘冷痛、嘔吐清涎等寒象,下部卻有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足心發熱等熱象。常因患者素體陽氣不足於下,又感寒邪於上,或因誤用寒涼藥物,損傷上部陽氣,而下部陽氣偏盛。
5. 表寒里熱:體表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等寒象,體內則有口渴、面紅、心煩、小便短赤等熱象。多因外感寒邪,未及時發散,寒邪入裡化熱,或患者平素內熱,又外感寒邪所致。
出現寒熱交雜症狀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以恢復體力。飲食上,避免食用過多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身體不適。同時,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防止再次感受外邪。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