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結核和骨質酥鬆在發病原因、症狀表現、影像學特徵、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發病原因:骨結核是由結核桿菌侵入骨或關節而引起的化膿性破壞性病變,多繼發於肺結核等其他部位結核。骨質酥鬆則主要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骨量丟失、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常見原因包括年齡增長、激素水平變化、營養缺乏、藥物影響等。
2.症狀表現:骨結核早期可能有低熱、盜汗、乏力等全身症狀,局部會出現疼痛、腫脹,隨著病情發展可形成寒性膿腫、竇道等。骨質酥鬆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嚴重時會出現疼痛,以腰背痛多見,還可能導致身高變矮、駝背,甚至輕微外力作用下就發生骨折。
3.影像學特徵:骨結核在X線、CT等影像學檢查中,可見骨質破壞、死骨形成等表現,關節間隙可變窄。骨質酥鬆影像學表現主要為骨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變細,骨皮質變薄。
4.治療方法:骨結核治療主要採用抗結核藥物,必要時進行手術清除病灶。骨質酥鬆治療則以補充鈣劑、維生素D,使用抗骨質酥鬆藥物等為主,骨折患者可能需手術治療。
日常要重視骨骼健康,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適度運動,多曬太陽。若出現骨骼相關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遵醫囑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