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等症狀,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預防併發症為主。
一、麻疹的症狀:
1. 前驅期:一般為3 - 4天,主要表現為發熱,體溫可高達39 - 40℃,同時伴有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明顯。在發病2 - 3天,口腔黏膜可見灰白色小點,周圍有紅暈,這是麻疹黏膜斑,對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
2. 出疹期:發熱3 - 4天後開始出疹,出疹順序先從耳後、發際開始,逐漸蔓延至額、面、頸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軀乾、四肢,最後達手掌與足底。皮疹為紅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出疹時體溫持續升高,全身症狀加重。
3. 恢復期:出疹3 - 4天後,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疹退後皮膚有糠麩樣脫屑及棕色色素沈著,7 - 10天痊癒。
2.麻疹的治療:
1. 一般治療:患者需臥床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及濕度適宜,注意眼、鼻、口腔清潔。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飲水。
2. 對症治療:高熱時可適當應用退熱劑,但避免急驟退熱;咳嗽劇烈時給予止咳祛痰藥物;煩躁不安者可適當給予鎮靜劑。
3. 併發症治療:有肺炎、喉炎、腦炎等併發症時,應積極給予相應治療。
麻疹患者應嚴格隔離至出疹後5天,有併發症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檢疫觀察3周。治療過程中需嚴格遵醫囑用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若出現病情加重或異常情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