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紫癜和過敏性紫癜腎炎在症狀表現、發病機制、腎臟受累情況、治療方法、預後情況等方面存在區別。
1. 症狀表現:過敏性紫癜主要表現為皮膚紫癜,多見於下肢及臀部,對稱分布,分批出現,可伴有腹痛、關節痛、惡心、嘔吐等症狀;過敏性紫癜腎炎在皮膚紫癜基礎上,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等腎臟受累表現。
2. 發病機制:過敏性紫癜是機體對某些致敏物質產生變態反應,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血液滲出形成紫癜;過敏性紫癜腎炎是在過敏性紫癜基礎上,免疫復合物沈積於腎小球,引起腎臟免疫炎症反應。
3. 腎臟受累情況:過敏性紫癜部分患者可無腎臟受累,即便有腎臟受累症狀也相對較輕;過敏性紫癜腎炎則以腎臟損害為主要特徵,腎臟病變程度不一,嚴重者可發展為腎衰竭。
4. 治療方法:過敏性紫癜主要採用抗過敏、改善血管通透性等藥物治療;過敏性紫癜腎炎除上述治療外,還需根據腎臟病變情況,加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
5. 預後情況:多數過敏性紫癜患者預後良好,一般在數周內可恢復;過敏性紫癜腎炎預後差異較大,部分患者經積極治療可臨床治癒,部分患者病情遷延不愈,可進展為慢性腎衰竭。
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蟎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預防感染。飲食上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定期復查尿常規、腎功能等指標,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