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肚子疼可按足三里、中脘、天樞、內關、神闕等穴位。
1.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刺激此穴位能調節胃腸功能,促進消化,對於中暑引發的肚子疼、惡心等不適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可通過指壓或艾灸的方式刺激。
2.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中脘穴歸屬任脈,為胃之募穴,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能有效改善中暑導致的胃脘疼痛、腹脹等症狀,按摩時力度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3. 天樞: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天樞穴是大腸之募穴,對調節腸道功能效果顯著,可緩解中暑引起的腸道痙攣、腹痛洩瀉等情況,用拇指指腹按壓,每次按壓3 - 5分鐘。
4. 內關: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能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對於中暑後肚子疼伴有心慌、胸悶等症狀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可輕柔點按。
5. 神闕:位於臍中央。神闕穴為人體要穴,具有回陽救逆、開竅蘇厥等功效,中暑肚子疼時,可採用艾灸神闕的方法,能起到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幫助緩解不適。
日常要注意做好防暑措施,高溫時段盡量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若中暑肚子疼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