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和房顫在發病機制、症狀表現、心電圖特徵、對心臟功能影響、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機制:早搏是心臟異位起搏點提前發出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多由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電解質紊亂等引發;房顫是心房肌快速無序電活動導致,與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有關。
2. 症狀表現:早搏症狀多樣,部分人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多表現為心悸、心跳漏跳感;房顫症狀較為明顯,常見心悸、胸悶、氣短、乏力,嚴重時可致頭暈、黑矇甚至暈厥。
3. 心電圖特徵:早搏心電圖可見提前出現的異位P波或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房顫心電圖表現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態、間距不一的f波,RR間期絕對不等。
4. 對心臟功能影響:早搏偶爾發作對心臟功能影響較小,頻繁發作可能影響心臟泵血功能;房顫持續發作會使心房失去有效收縮,導致心功能下降,長期可引發心力衰竭。
5. 治療方法:早搏治療根據病因和症狀,無症狀或偶發早搏一般無需特殊治療,有症狀或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可藥物治療或射頻消融;房顫治療包括控制心室率、恢復並維持竇性心律、預防血栓栓塞,常用藥物、電復律、射頻消融及抗凝治療。
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戒煙限酒。定期體檢,有不適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和用藥,以維護心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