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潰瘍初期症狀有腹痛、腹瀉、便血、惡心嘔吐、腹部腫塊等。
1. 腹痛:腸道潰瘍初期,炎症刺激腸道黏膜及周圍組織,引發疼痛。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隱痛、脹痛或刺痛,多在進食後一段時間出現,隨後緩解,部分患者疼痛有一定規律性,與潰瘍部位及進食時間相關。
2. 腹瀉:腸道黏膜因潰瘍受損,影響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導致腸道蠕動加快,水分吸收不完全,從而出現腹瀉症狀。大便次數增多,質地稀軟,嚴重時可呈水樣便。
3. 便血:潰瘍侵蝕腸道黏膜血管,導致血液隨糞便排出。便血程度不一,輕者糞便表面帶少量鮮血,重者可出現暗紅色血便,甚至大量出血。
4. 惡心嘔吐:腸道潰瘍引發的炎症刺激腸道神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惡心、嘔吐症狀。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時可伴有膽汁。
5. 腹部腫塊:少數情況下,腸道潰瘍周圍組織因炎症反應、增生等形成腫塊。腹部可觸及質地較硬、邊界不清的腫塊,活動度可能較差。
腸道潰瘍初期症狀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視。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日常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對腸道的刺激。同時,需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腸道潰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