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溫的注意事項包括部位選擇、物品使用、時間控制、觀察反應、患者狀態等。
1. 部位選擇:應選擇大血管豐富的部位進行擦拭,如頸部兩側、腋窩、腹股溝等,這些部位血液循環較好,能更有效地帶走熱量,幫助降溫,但要避開心前區、腹部、足底等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 物品使用:常用的物理降溫物品有溫水、酒精等。溫水擦拭較為安全,水溫一般在32℃ - 34℃為宜;酒精擦拭降溫效果較好,但酒精濃度不宜過高,一般選用25% - 50%的酒精,且皮膚有破損時不能用酒精擦拭。
3. 時間控制:每次物理降溫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15 - 20分鐘左右即可,避免長時間刺激皮膚導致皮膚受損,同時也防止患者著涼。
4. 觀察反應:在物理降溫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如面色、神志、有無寒戰等。若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物理降溫,並採取相應措施。
5. 患者狀態: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態調整物理降溫方式。對於意識不清或不配合的患者,操作時要更加小心,防止意外發生。
在進行物理降溫時,要多關注患者的情況。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明顯或患者體溫持續升高、出現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不可自行盲目處理,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