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面癱治療的注意事項包括藥物使用、物理治療、手術時機、康復訓練、心理調節等。
1. 藥物使用:需嚴格按醫囑使用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可減輕神經水腫,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但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胃腸道不適、血糖波動等;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等,有助於受損神經的修復,要按時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2. 物理治療:常見的有熱敷、按摩、針灸等。熱敷溫度要適宜,避免燙傷皮膚,一般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按摩需掌握正確手法和力度,由專業人員操作或在指導下進行,促進面部血液循環;針灸治療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和有資質的醫生,確保操作安全有效。
3. 手術時機: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需考慮手術治療。要把握好手術時機,一般在傷後一定時間內進行評估,醫生會根據面癱的嚴重程度、神經損傷情況等綜合判斷是否適合手術及確定手術方案,患者應積極配合相關檢查和決策。
4. 康復訓練:盡早開展康復訓練對恢復面部功能很重要。如進行皺眉、閉眼、鼓腮、吹口哨等動作訓練,每個動作重復多次,每天堅持練習。訓練要循序漸進,避免過度疲勞,隨著恢復情況逐漸調整訓練強度。
5. 心理調節:外傷性面癱可能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出現焦慮、自卑等情緒。患者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可通過與家人朋友交流、參加社交活動等方式緩解心理負擔,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外傷性面癱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風直吹,保證充足睡眠,合理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同時,要嚴格遵醫囑定期復查,以便醫生及時瞭解恢復情況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