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和腦栓塞在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影像學表現、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
1. 病因:腦梗死主要由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致,常見病因有大動脈粥樣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動脈閉塞等;腦栓塞多為心臟脫落的栓子隨血流進入顱內動脈,阻塞血管導致,常見病因是房顫等心臟疾病。
2. 發病機制:腦梗死是由於血管自身病變,如血管狹窄、閉塞,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壞死;腦栓塞是外來栓子突然堵塞腦血管,造成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
3. 臨床表現:腦梗死起病相對較緩,症狀逐漸加重;腦栓塞起病急驟,常瞬間達到高峰,症狀更為嚴重。
4. 影像學表現:腦梗死在早期CT可能無明顯異常,後期可見低密度影;腦栓塞發病後CT可較快顯示梗死灶,且多為多發性。
5. 治療方法:腦梗死治療以改善腦循環、保護腦細胞等為主;腦栓塞除一般治療外,還需針對栓子來源進行治療,如抗凝治療等。
無論是腦梗死還是腦栓塞,都嚴重威脅健康。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礎疾病。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