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傷後的注意事項包括休息、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合理用藥等。
1. 休息:扭傷後應立即停止活動,讓受傷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避免進一步損傷。過度活動可能導致損傷加重,疼痛和腫脹加劇,延長恢復時間。比如腳踝扭傷後繼續行走,會使受傷的韌帶、肌肉等組織再次受到牽拉,加重撕裂程度。
2. 冰敷:在扭傷初期,通常在 24 - 48 小時內,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傷部位,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和滲出,從而減輕腫脹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以防凍傷。
3. 加壓包扎:用彈性繃帶適度包扎受傷部位,可減少腫脹。包扎力度要適中,過緊會影響血液循環,過松則起不到加壓效果。包扎過程中若感覺肢體麻木、疼痛加劇,應及時調整繃帶。
4. 抬高患肢:將受傷的肢體抬高,略高於心臟水平,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例如腿部扭傷後,可在腳下墊幾個枕頭,使腿部抬高。
5. 合理用藥: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物,如雲南白藥氣霧劑、紅花油等。但要注意皮膚有破損時,不能使用外用藥物,以免引起感染。
在扭傷恢復期間,要注意觀察受傷部位的症狀變化。如果腫脹、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出現發熱、傷口滲液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同時,恢復後期可適當進行康復鍛鍊,促進功能恢復,但要循序漸進,避免再次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