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病與膝關節炎在概念範圍、發病原因、症狀表現、診斷方式、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概念範圍:膝關節病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涵蓋了發生在膝關節的多種疾病,包括創傷性疾病、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膝關節炎則是膝關節病中的一種,主要指膝關節的關節軟骨、半月板、滑膜等結構出現炎性改變的疾病。
2. 發病原因:膝關節病的發病原因多樣,可能是由於外傷如骨折、韌帶損傷等,也可能是長期勞損、關節畸形等;膝關節炎主要與年齡增長導致的關節退變、肥胖、遺傳因素、關節過度使用等有關。
3. 症狀表現:膝關節病症狀複雜,依據具體疾病不同,可能有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等,部分還伴有彈響、交鎖等特殊症狀;膝關節炎主要症狀為膝關節疼痛,尤其在上下樓梯、長時間行走後加重,還可能出現關節腫脹、僵硬,晚期有關節畸形。
4. 診斷方式:膝關節病診斷需結合患者病史、症狀、體徵,借助X線、CT、MRI等影像學檢查,部分還需進行關節穿刺等特殊檢查;膝關節炎診斷主要依靠症狀、體徵,結合X線觀察關節間隙、骨質增生情況,必要時借助MRI查看軟組織損傷。
5. 治療方法:膝關節病治療根據具體疾病制定方案,有保守治療如藥物、物理治療,嚴重時需手術;膝關節炎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主,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營養軟骨藥物,配合熱敷等物理治療,晚期嚴重影響生活時考慮手術。
日常要注意保護膝關節,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及劇烈運動,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擔。若出現膝關節不適,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與康復訓練,定期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