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撞擊綜合症與肩周炎在發病原因、症狀表現、體徵特點、影像學表現、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原因:肩峰撞擊綜合症通常因肩峰形態異常、肩袖組織退變等,導致肩峰下間隙變窄,肩袖組織與肩峰反復摩擦撞擊引發;肩周炎則多因肩部軟組織不明原因自限性無菌性炎症反應所致,與肩部長期勞損、外傷後制動等有關。
2. 症狀表現:肩峰撞擊綜合症主要症狀是肩部疼痛,外展上舉時疼痛明顯,尤其是在60°-120°範圍,疼痛弧徵陽性;肩周炎以肩部逐漸加重的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疼痛在夜間加重,後期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
3. 體徵特點:肩峰撞擊綜合症有明顯的肩峰下壓痛,Neer試驗、Hawkins試驗等陽性;肩周炎肩部肌肉有不同程度萎縮,尤其是三角肌,關節活動時可有不同程度的粘連感。
4. 影像學表現:肩峰撞擊綜合症X線可能顯示肩峰形態異常,MRI可清晰看到肩袖損傷情況;肩周炎X線多無明顯骨質改變,MRI可見關節囊增厚、關節腔積液等表現。
5. 治療方法:肩峰撞擊綜合症早期保守治療,如休息、理療、藥物等,保守無效考慮手術;肩周炎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功能鍛鍊、藥物、理療等,大部分患者可自愈。
日常需注意肩部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適當進行肩部功能鍛鍊,若出現肩部不適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