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造血功能異常的症狀包括貧血、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結腫大、骨痛等。
1. 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慌、氣短等,是由於骨髓造血功能異常,紅細胞生成減少或破壞增多,導致血液中紅細胞數量不足或血紅蛋白含量降低,無法為身體各組織器官充分輸送氧氣,從而引起一系列缺氧症狀。
2. 感染:因骨髓造血功能異常影響白細胞的生成和功能,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侵襲,常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可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3. 出血:血小板生成受影響,凝血功能出現障礙,皮膚會出現瘀點、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也較為常見,嚴重時可能有內臟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可出現黑便、嘔血,顱內出血則會危及生命。
4. 肝脾淋巴結腫大:骨髓造血異常可能引發造血細胞在肝、脾、淋巴結等部位異常增殖和浸潤,導致這些部位腫大,可在體表觸摸到腫大的淋巴結,或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肝脾體積增大。
5. 骨痛: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時,骨髓腔內壓力改變,或異常細胞浸潤骨骼,刺激骨膜神經,引起骨痛,常見於胸骨、肋骨、四肢長骨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可為隱痛、脹痛或劇痛。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居住環境清潔衛生,減少感染風險。飲食上保證營養均衡,增強機體抵抗力。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後遵醫囑規範治療,定期復查血常規等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