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下出現硬疙瘩可能由皮脂腺囊腫、脂肪瘤、纖維瘤、蚊蟲叮咬、癤腫等情況引起。
1. 皮脂腺囊腫:多因皮脂腺導管堵塞,皮脂逐漸淤積形成。通常為圓形,硬度中等,表面光滑,與皮膚粘連。小的囊腫可定期觀察,注意局部清潔;較大或反復感染的囊腫,需手術切除。
2. 脂肪瘤:由脂肪過度增生積聚形成,是一種常見良性腫瘤。一般邊界清晰,質地柔軟,可推動。無症狀的脂肪瘤無需特殊處理,若瘤體較大、疼痛或影響美觀,可手術切除。
3. 纖維瘤:由纖維結締組織增生而成,多為單發,質地較硬,表面光滑。多數纖維瘤生長緩慢,對身體影響小,定期復查即可;若短時間內增大明顯,可手術切除。
4.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後,皮膚會出現炎症反應,形成硬疙瘩,常伴有瘙癢。可塗抹清涼油、爐甘石洗劑等緩解症狀,避免搔抓,以防感染。
5. 癤腫: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起初為小結節,逐漸腫大變硬。早期可局部熱敷,塗抹魚石脂軟膏;若已化膿,需切開引流。
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損傷,減少摩擦刺激。若硬疙瘩持續不消失、增大、疼痛加劇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