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需與急性扁桃體炎、鵝口瘡、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奮森咽峽炎、粒細胞缺乏症性咽峽炎等鑒別。
1. 急性扁桃體炎:起病急,高熱、咽痛明顯,扁桃體紅腫,表面可有黃白色膿性分泌物,易拭去,不遺留假膜,塗片或培養可發現溶血性鏈球菌,而白喉假膜堅韌,強行剝離易出血。
2. 鵝口瘡:多發生於嬰幼兒,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強行剝離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但一般無全身症狀,與白喉假膜形態及全身表現不同。
3.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發熱、咽痛,咽峽部可見灰白色假膜,但全身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頸部淋巴結,肝脾腫大,血常規可見淋巴細胞增多,異型淋巴細胞超過10%,血清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可與白喉鑒別。
4. 奮森咽峽炎:由梭形桿菌及樊尚螺旋體感染引起,咽痛較輕,病變多局限於一側扁桃體,假膜較厚,呈污灰色,易拭去,下方黏膜有潰瘍,塗片可找到病原體,與白喉有別。
5. 粒細胞缺乏症性咽峽炎:起病急,全身症狀嚴重,高熱、衰竭,咽部黏膜壞死、潰瘍,假膜為灰褐色,周圍組織炎症明顯,血常規粒細胞顯著減少,可與白喉區分。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潔。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若出現疑似白喉症狀,應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檢查診斷,一旦確診需嚴格遵醫囑治療,按時用藥、隔離休息,避免病情延誤及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