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關節炎症狀有關節疼痛、關節紅腫、關節畸形、發熱、痛風石等。
1. 關節疼痛:多在夜間或清晨突然發作,疼痛劇烈,呈刀割樣、咬噬樣或燒灼樣,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也可侵犯足背、足跟、踝、膝等關節,疼痛可持續數天至數周。
2. 關節紅腫:發病關節局部皮膚發紅、腫脹,皮溫升高,外觀呈現明顯的炎症表現,這是由於炎症刺激導致局部血管擴張、滲出等引起。
3. 關節畸形:隨著病情反復長期發作,關節軟骨、骨質遭到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逐漸出現關節畸形,影響關節正常活動功能。
4. 發熱:部分患者在痛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可伴有發熱症狀,體溫可達到38℃甚至更高,同時可能伴有乏力、頭痛等全身不適症狀。
5. 痛風石:痛風石是痛風的特徵性表現,由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周圍、肌腱、軟組織等部位沈積形成,外觀為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質地較硬,破潰後可流出白色粉末狀或糊狀物。
痛風關節炎患者日常要注意控制飲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等,多飲水促進尿酸排泄,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定期監測尿酸。同時需嚴格遵醫囑用藥,積極治療,以減少痛風發作頻率,降低對關節及身體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