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中期胎膜早破可能是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壓力升高、胎膜受力不均、營養素缺乏、創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抗感染、抑制宮縮、促胎肺成熟等。
1. 生殖道感染:孕期陰道內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上行侵襲宮頸內口局部胎膜,使胎膜局部張力下降而導致胎膜早破。應積極治療下生殖道感染,遵醫囑使用甲硝唑栓、克霉唑陰道片、硝呋太爾制霉素陰道軟膠囊等藥物,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性生活,防止病原體進一步上行感染。
2. 羊膜腔壓力升高:雙胎妊娠、羊水過多等情況可使宮腔內壓力過高,導致胎膜早破。對於雙胎妊娠要密切監測胎兒情況,必要時進行減胎術;羊水過多時,可在超聲引導下經腹羊膜腔穿刺放羊水,同時遵醫囑使用吲哚美辛膠囊、硝苯地平片、沙丁胺醇氣霧劑等藥物抑制宮縮,防止早產。
3. 胎膜受力不均:頭盆不稱、胎位異常等使胎兒先露部不能與骨盆入口銜接,盆腔空虛致使前羊膜囊所受壓力不均,引起胎膜早破。應及時糾正胎位,如膝胸臥位等,若存在頭盆不稱,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剖宮產,同時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如遵醫囑使用青霉素V鉀片、頭孢克肟膠囊、阿奇霉素分散片。
4. 營養素缺乏:孕婦銅、鋅及維生素C等營養素缺乏,影響胎膜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合成,使胎膜抗張能力下降,易引起胎膜早破。孕婦應加強營養,多吃富含銅、鋅及維生素C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海鮮、橙子等,必要時遵醫囑補充多維元素片、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維生素C泡騰片。
5. 創傷:羊膜腔穿刺不當、人工剝膜等創傷可引起胎膜早破。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羊膜腔穿刺等操作,若發生胎膜早破,需根據孕周及胎兒情況決定治療方案,同時密切觀察孕婦生命體徵及胎兒宮內情況。
孕中期胎膜早破後孕婦要絕對臥床休息,抬高臀部,防止臍帶脫垂。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增加腹壓。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產檢,密切關注自身症狀及胎兒發育情況,有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