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下身脹痛可能是胎兒入盆、恥骨聯合分離、假性宮縮、外陰靜脈曲張、外陰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適當休息、使用輔助工具、調整姿勢等。
1. 胎兒入盆:孕晚期胎兒頭部下降進入骨盆,會對下身產生壓迫,導致脹痛感。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入盆後 2 周左右可能會分娩。孕婦此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可適當進行舒緩的散步活動,睡覺時可採用左側臥位,減輕對下腔靜脈的壓迫,緩解脹痛。
2. 恥骨聯合分離:孕期激素水平變化使恥骨聯合周圍的韌帶鬆弛,加上胎兒壓迫,容易導致恥骨聯合分離,引起下身脹痛。孕婦要減少活動量,避免雙腿分開過大的動作,如上下樓梯、跨坐。可使用托腹帶減輕腹部對恥骨的壓力,疼痛嚴重時需臥床休息,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骨盆矯正帶。
3. 假性宮縮:孕晚期子宮肌肉敏感性增加,會出現不規則的假性宮縮,引起下身脹痛。孕婦要注意辨別宮縮情況,若宮縮不規律、強度較弱且持續時間短,多為假性宮縮。此時應停下手中活動,找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放鬆心情,一般經過休息後脹痛會緩解。
4. 外陰靜脈曲張:孕期子宮增大壓迫下腔靜脈,使外陰靜脈回流受阻,導致靜脈曲張,引起下身脹痛。孕婦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休息時可適當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選擇寬松、透氣的內褲,避免穿緊身衣物。症狀嚴重時,遵醫囑使用復方七葉皂苷鈉凝膠、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邁之靈片。
5. 外陰炎:孕期陰道分泌物增多,若不注意外陰清潔,容易引發外陰炎,導致下身脹痛。孕婦要注意外陰衛生,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勤換內褲,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症狀明顯時,遵醫囑使用克霉唑栓、甲硝唑栓、紅霉素軟膏。
孕晚期下身脹痛較為常見,孕婦不要過於緊張。日常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良好的心態。如果脹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陰道出血、破水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