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黃疸在病因、症狀、檢查項目、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肝臟引發的疾病,病毒持續複製損傷肝臟細胞。黃疸並非獨立疾病,是因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鞏膜等黃染的症狀,多種因素如肝臟疾病、膽道梗阻、血液系統疾病等都可能引發。
2. 症狀:乙肝患者多數無症狀,部分有乏力、食慾減退、厭油、肝區不適等症狀。黃疸主要症狀是皮膚、鞏膜發黃,還可能伴有瘙癢、尿液顏色加深、陶土樣大便等,不同病因引發的黃疸可能有其他伴隨症狀。
3. 檢查項目:乙肝檢查主要依靠乙肝兩對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臟超聲等,判斷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病毒複製情況、肝臟損傷程度。黃疸檢查需測定血清膽紅素水平明確黃疸程度,還會進行肝功能、血常規、凝血功能、腹部超聲、CT等檢查查找病因。
4. 治療方法:乙肝治療根據病情採取抗病毒、保肝、抗纖維化等治療,抗病毒藥物有核苷酸類似物和干擾素。黃疸治療針對病因,如肝臟疾病引起需治療原發病,膽道梗阻則可能需手術解除梗阻。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乙肝還是黃疸患者,都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飲食上,遵循清淡、均衡原則,多攝入蔬菜、水果,避免高油高脂及刺激性食物。同時,嚴格按照醫囑定期復查,以便及時掌握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