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的表現有皮膚蒼白、乏力、頭暈、氣短、異食癖等。
1. 皮膚蒼白:缺鐵性貧血時,體內鐵缺乏,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血液攜帶氧氣能力下降,導致皮膚、黏膜呈現蒼白狀態,常見於面部、瞼結膜、甲床等部位,顏色較正常人明顯變淺。
2. 乏力:由於身體缺乏足夠的氧氣供應,能量代謝受到影響,肌肉無法正常獲取充足能量,從而使人感到全身乏力,日常活動容易疲倦,體力明顯不如從前。
3. 頭暈:大腦對氧氣供應十分敏感,貧血導致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症狀,嚴重時可能在突然起身、行走過程中出現眩暈感,甚至影響平衡。
4. 氣短:為了滿足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呼吸頻率會代償性加快,表現為呼吸急促、氣短,在進行輕微體力活動,如爬樓梯、快走時,這種症狀會更加明顯。
5. 異食癖:少數缺鐵性貧血患者會出現異食癖,即吞食一些非食物的物質,如泥土、粉筆等,這可能與缺鐵導致的味覺和嗅覺異常有關。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均衡,多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如肉類、豆類、綠葉蔬菜等,以預防缺鐵性貧血。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確診後需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