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腳後跟疼的原因以及5種緩解疼痛的方法。
一、腳後跟疼的原因
腳後跟疼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長時間行走、跑步或站立,會使足底筋膜反復受到牽拉,引發炎症,導致疼痛。跟腱炎也較為常見,跟腱在跟骨的附著點發生無菌性炎症,運動過度、鞋子不合適等都可能誘發。另外,跟骨骨刺會刺激周圍組織,產生疼痛。還有,足跟脂肪墊炎,因足跟部脂肪墊受到損傷或退變,引起疼痛。再者,長期的高弓足或扁平足,改變了足部正常的生物力學結構,也可能導致腳後跟承受壓力不均而疼痛。
2.緩解疼痛的方法
1. 休息與冰敷:減少活動,讓腳後跟得到充分休息。疼痛初期,每天數次冰敷,每次15 - 20分鐘,可減輕炎症和腫脹。
2. 拉伸鍛鍊:進行簡單的足部拉伸,如站立位,將一隻腳的後跟盡量向後抬起,感受小腿後側和足底的拉伸,保持15 - 30秒,換另一側,每天多次。
3. 選擇合適的鞋子:穿有良好足弓支撐、柔軟鞋底的鞋子,減輕足跟壓力。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
4. 使用輔助器具:在鞋內放置足跟墊或足弓支撐墊,幫助分散足跟壓力,緩解疼痛。
5. 按摩與熱敷:疼痛緩解後,可進行輕柔的足跟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也可用溫水泡腳或熱敷,每次15 - 20分鐘,每天1 - 2次。
如果腳後跟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以明確病因。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可能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等。不要自行隨意用藥或採取不恰當的治療方法,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