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途徑有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支原體感染、衣原體感染、真菌感染等。
1. 病毒感染:多種病毒可引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這些病毒傳染性強,可通過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等方式進入人體,侵襲下呼吸道黏膜,導致炎症反應,破壞呼吸道的正常防禦功能,引發咳嗽、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
2. 細菌感染:常見的有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這些細菌容易在呼吸道大量繁殖,釋放毒素,損傷呼吸道組織,引起肺部炎症,出現咳痰、胸痛等表現。
3. 支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後,會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和功能,引發免疫反應,導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腫,進而出現發熱、咳嗽,且咳嗽多為刺激性乾咳。
4. 衣原體感染:衣原體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感染人體後侵犯下呼吸道,引起炎症。衣原體感染起病相對較隱匿,可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對呼吸道造成持續性損害。
5. 真菌感染:在人體免疫功能嚴重受損,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有慢性疾病等情況下,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可侵入下呼吸道,在適宜環境中生長繁殖,引發感染,症狀可能包括發熱、咳嗽、咳痰,痰液可呈白色黏痰或豆腐渣樣。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與感染源的接觸;在流感高發季節,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