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發病機制涉及蚊蟲叮咬、病毒血症、突破血腦屏障、腦實質病變、免疫反應等。
1.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攜帶病毒的動物後,病毒在蚊體內繁殖,當再次叮咬人時,病毒隨蚊蟲唾液注入人體。
2. 病毒血症:病毒進入人體後,先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繁殖,隨後進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此時若機體免疫力強,可不發病或僅出現輕微症狀。
3. 突破血腦屏障: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可突破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在神經細胞內繁殖。
4. 腦實質病變:病毒在神經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引起腦實質廣泛病變,出現腦水腫、腦血管擴張充血等病理改變。
5. 免疫反應:機體免疫系統對病毒感染產生免疫反應,在清除病毒的同時,也可導致神經組織損傷,加重病情。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防蚊滅蚊,如安裝紗窗、使用蚊帳、噴灑殺蟲劑等。流行季節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在黃昏和夜間。對於兒童等易感人群,可按計劃接種乙腦疫苗。若出現高熱、頭痛、嘔吐等疑似症狀,需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