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缺血是指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腦組織缺氧、缺血,進而影響腦功能的一種病理狀態。下面介紹腦缺血的4個原因。
一、血管狹窄或堵塞: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原因,血管壁上脂質斑塊堆積,使血管內徑變窄,阻礙血液正常流通。血管壁增厚、血栓形成等也會堵塞血管,像腦血管內血栓形成,會直接阻斷血液供應,引發腦缺血。
2.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液黏稠度增加會影響血流速度。當血液中紅細胞、血小板等成分增多,或血漿中蛋白質等物質濃度改變時,血液黏稠度上升,流動變得緩慢,難以順利通過血管,導致腦部供血不足。
3.心臟疾病: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源泉,若心臟功能出現問題,如心力衰竭,心臟無法有效泵血,會使腦部血液灌注減少。另外,心律失常時心臟跳動節律紊亂,也會影響心臟的泵血功能,間接引發腦缺血。
4.低血壓:血壓過低時,血液無法獲得足夠壓力在血管內流動,難以到達腦部維持正常供血。常見於體質虛弱、長期營養不良者,以及突然改變體位導致的體位性低血壓,都可能因血壓驟降引起腦缺血發作。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有基礎疾病者需積極治療,定期體檢。若出現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疑似腦缺血症狀,務必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接受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