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爛性胃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調整飲食、藥物治療、去除病因、內鏡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調整飲食:糜爛性胃炎患者需調整飲食結構,規律進食,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軟麵條、山藥糊等,這些食物能減輕胃部負擔,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有助於胃黏膜的修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等,以防加重胃黏膜的損傷。同時,要戒煙戒酒,煙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會損害胃黏膜,影響病情恢復。
2. 藥物治療:遵醫囑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蘭索拉唑片,可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侵蝕,為胃黏膜修復創造良好環境。還需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如鋁碳酸鎂咀嚼片、硫糖鋁混懸液、康復新液,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擋胃酸、胃蛋白酶等對胃黏膜的進一步損傷。若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要採用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和抗生素聯合治療,如阿莫西林膠囊、克拉霉素片、枸櫞酸鉍鉀膠囊。
3. 去除病因:對於因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藥物導致的糜爛性胃炎,需在醫生指導下停用相關藥物,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持續刺激。若是由嚴重創傷、感染、休克等應激因素引起,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患者的全身狀況,緩解應激狀態,從而減輕對胃黏膜的損傷,利於糜爛性胃炎的恢復。
4. 內鏡治療:當糜爛性胃炎出現活動性出血等情況時,可通過內鏡進行治療。內鏡下可以採用電凝止血、噴灑止血藥物、注射止血劑等方法,迅速控制出血,避免因出血過多導致嚴重後果,同時能直接觀察胃黏膜的病變情況,對於判斷病情和指導後續治療有重要意義。
5. 手術治療:對於少數經藥物及內鏡治療效果不佳,出現難以控制的大出血或穿孔等嚴重併發症的糜爛性胃炎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根據具體病情而定,如胃部分切除術等,通過手術切除病變組織,修復受損部位,以達到治療疾病、輓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糜爛性胃炎患者在治療期間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減少精神壓力。飲食上嚴格遵循上述要求,定期復查胃鏡,瞭解胃黏膜恢復情況。嚴格按照醫生囑咐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