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線出現小疙瘩可能是由痤瘡、皮脂腺囊腫、脂肪瘤、絲狀疣、皮膚纖維瘤等原因引起。
1.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與雄激素水平異常、皮脂分泌增加、毛囊周圍細胞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下頜線部位皮脂腺豐富,當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無法正常排出,就容易堵塞毛孔,形成粉刺、丘疹、膿皰等多種形式的痤瘡疙瘩。
2. 皮脂腺囊腫:主要是由於皮脂腺導管堵塞,導致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無法排出,在腺體內積聚形成囊腫。表現為圓形、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的疙瘩,一般無自覺症狀,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紅腫、疼痛。
3. 脂肪瘤:是由脂肪過度增生積聚形成的常見良性腫瘤,通常位於皮膚下方,質地柔軟,邊界清晰,可推動。其發病可能與遺傳、脂肪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
4. 絲狀疣: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表現為單個細軟的絲狀突起,頂端粗糙質硬,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好發於頸部、眼瞼、下頜線等部位。
5. 皮膚纖維瘤:是成纖維細胞或組織細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種真皮內的良性腫瘤。通常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的堅實結節,表面平滑或粗糙,顏色與周圍皮膚相近或略深。
如果下頜線出現小疙瘩,不要自行擠壓,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症狀。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膚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護膚品。若疙瘩持續不消退、變大、變紅、疼痛或出現其他異常變化,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遵醫囑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