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做核磁共振和CT有甚麼區別

發佈時間:2025-07-01 03:19:09

核磁共振和CT在成像原理、圖像特點、檢查部位、輻射劑量、檢查時間上存在不同。

1. 成像原理:核磁共振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場內共振所產生的信號經重建成像的一種檢查方法;CT則是利用X線束對人體某一部位進行斷層掃描,探測器接收穿過人體後的X線信號,經計算機處理後重建出人體內部的橫斷面圖像。

2. 圖像特點:核磁共振圖像軟組織分辨力高,能多方位成像,對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有較大優勢;CT圖像是斷層圖像,對骨骼、鈣化等密度高的組織顯示清晰。

3. 檢查部位:核磁共振適用於顱腦、脊髓、關節、軟組織等部位的檢查;CT在胸部、腹部、骨骼等部位的病變診斷中應用廣泛,對肺部疾病、骨折等診斷有重要價值。

4. 輻射劑量:核磁共振檢查不產生輻射;CT檢查有一定的輻射劑量,多次檢查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影響。

5. 檢查時間:核磁共振檢查時間相對較長,一般需要15-30分鐘,甚至更久;CT檢查速度快,一般幾分鐘即可完成。

在進行檢查前,應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檢查方法。若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人工關節等,一般不能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檢查時要保持安靜,按照醫生指示配合呼吸。檢查後,可正常生活,但如果檢查過程中使用了造影劑,要注意多喝水促進排出。若對檢查結果有疑問,應及時與醫生溝通 。

相關文章
做核磁共振和CT有甚麼區別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