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可能導致的皮膚疾病有感染性皮膚病、過敏反應、瘢痕疙瘩、肉芽腫、皮膚癌等。
1. 感染性皮膚病:紋身過程中若器械消毒不嚴格,易使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侵入皮膚。比如細菌感染可引發膿皰瘡、癤腫等,出現紅腫、疼痛、膿皰等症狀;病毒感染可能導致扁平疣、尋常疣等,表現為皮膚表面的贅生物;真菌感染會引起體癬、股癬等,有瘙癢、脫屑等表現。
2. 過敏反應:紋身顏料中的多種化學成分可能成為過敏原。有些人對顏料中的某些物質過敏,紋身部位會出現紅斑、丘疹、瘙癢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水皰、滲出,甚至泛發全身,影響生活質量。
3. 瘢痕疙瘩:部分人屬於瘢痕體質,紋身損傷皮膚後,身體過度修復,纖維組織異常增生,形成高出皮膚表面、質地堅硬的瘢痕疙瘩,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伴有瘙癢、疼痛。
4. 肉芽腫:紋身顏料可能刺激皮膚,引發異物肉芽腫。表現為皮膚出現結節或斑塊,邊界不清,顏色可與周圍皮膚不同,影響皮膚外觀。
5. 皮膚癌:雖然較為罕見,但長期存在的紋身顏料刺激,可能增加皮膚癌的發病風險。紋身部位的細胞在長期刺激下,可能發生異常變化,逐漸發展為皮膚癌。
紋身存在諸多潛在風險,想要紋身的人應謹慎考慮。若已紋身且出現皮膚不適,要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檢查和治療,切不可自行隨意處理,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