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癬未治療時呈環形與病原菌特性、免疫反應、皮膚結構等有關。
1. 病原菌特性:引起體癬的真菌如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具有向周圍擴散生長的特點。這些真菌在侵入皮膚後,會以最初感染部位為中心,向周邊不斷蔓延。在這個過程中,真菌在中心部位的生長可能受到自身代謝產物等因素限制,而周邊環境更適宜其生長,於是逐漸形成環形外觀。
2. 免疫反應:人體免疫系統會對入侵的真菌發起攻擊。在體癬感染初期,免疫系統在感染中心部位發揮作用,使得該區域的炎症反應逐漸減輕,真菌生長受到一定抑制。而周邊新感染區域,免疫系統還未充分發揮作用,真菌得以繼續生長繁殖,從而導致皮損呈現出中間相對正常、周邊炎症明顯的環形。
3. 皮膚結構:皮膚的角質層等結構也影響體癬的形態。角質層為真菌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環境,真菌沿著角質層的紋理和細胞間隙生長。由於中心部位的角質層在免疫作用等影響下更新相對較快,不利於真菌持續生存,而周邊角質層環境更利於真菌扎根,所以真菌向周邊擴展,最終形成環形。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避免與他人共用衣物、毛巾等物品,減少體癬感染風險。如果懷疑感染體癬,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不要自行停藥,確保徹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