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容易誤診是因其症狀與多種疾病相似,如猩紅熱、幼兒急疹、敗血症、風濕熱、滲出性多形紅斑等。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使得川崎病在診斷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
1. 猩紅熱:猩紅熱通常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發,在發病初期,其發熱、咽痛以及草莓舌等表現和川崎病有一定相似性。不過,猩紅熱的皮疹特點為瀰漫充血性針尖大小丘疹,疹間皮膚充血發紅,無正常皮膚,且多在發熱1-2天出疹,出疹時高熱,這與川崎病的皮疹特徵存在差異,但早期易混淆。
2. 幼兒急疹:幼兒急疹多見於嬰幼兒,主要症狀是突發高熱,體溫可達39℃甚至更高,一般發熱3-5天後熱退疹出。川崎病同樣有高熱表現,在發熱初期尚未出現典型的川崎病症狀時,和幼兒急疹較難區分,容易造成誤診。
3. 敗血症:敗血症是病原菌侵入血流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患者會有高熱、精神萎靡等症狀,川崎病在急性期也有高熱及全身症狀,二者表現有重疊之處,若未全面檢查評估,容易將川崎病誤診為敗血症。
4. 風濕熱:風濕熱是一種與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可出現發熱、關節疼痛、心臟炎等症狀。川崎病也可能累及心臟,出現心臟相關症狀,同時伴有發熱,和風濕熱在臨床表現上有相似點,增加了誤診風險。
5. 滲出性多形紅斑:滲出性多形紅斑是一種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膚病,有紅斑、丘疹、水皰等多形性皮損。川崎病也會出現皮疹,在皮疹表現上與滲出性多形紅斑有相似之處,尤其是在疾病早期,症狀不典型時,容易被誤診為滲出性多形紅斑。
川崎病若誤診可能延誤治療,影響預後。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高熱等異常症狀時,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就醫,詳細向醫生描述症狀及變化過程。醫生需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判斷,必要時進一步檢查,以準確診斷疾病,確保及時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