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抑鬱症不吃藥較難自己治癒。抑鬱症是一種複雜的精神障礙,其發病機制涉及神經遞質失衡、大腦結構和功能異常、遺傳因素以及心理社會因素等多方面。藥物治療是抑鬱症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抑鬱藥物可以通過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水平,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等,來改善患者的情緒、思維和行為。例如,血清素水平的提高有助於緩解抑鬱症狀,增強患者的情緒穩定性和幸福感。僅靠自身調節,對於輕度抑鬱症患者,可能在生活規律、心理調適等方面做得較好時,症狀會有所緩解。比如保持充足睡眠、適度運動、培養興趣愛好等,這些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大腦分泌內啡肽等神經遞質,改善情緒。但對於中重度抑鬱症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大腦神經遞質失衡等問題較為突出,不吃藥僅靠自我調節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抑鬱症狀可能會持續加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自殺等嚴重後果。抑鬱症患者應重視自身病情,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專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以提高康復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