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腳氣有可能引起腳面腫疼。腳氣是由皮膚癬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膚病,醫學上稱為足癬。當真菌在足部大量繁殖時,會引發炎症反應。如果炎症比較嚴重,或者患者搔抓導致皮膚破損,細菌就容易趁虛而入,引發繼發性感染。這種繼發性感染可能會波及到腳面的軟組織,導致局部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比如,當感染引發了丹毒時,腳面就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腫脹、疼痛,還可能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另外,如果腳氣長期不愈,反復炎症刺激,也可能影響到足部的淋巴循環等,進而導致腳面出現腫脹、疼痛的情況。不過,並非所有腳氣患者都會出現腳面腫疼的症狀。有些患者病情較輕,真菌感染僅局限於腳趾間、足底等部位,沒有引發嚴重的炎症和繼發性感染,就可能不會出現腳面腫疼的情況。若發現腳部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後進行針對性治療,同時要保持足部清潔乾燥,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