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消融手術可能存在出血、感染、肝功能損害、針道種植轉移、周圍組織損傷等危害。
1. 出血:消融手術過程中,穿刺針可能會損傷肝臟內的血管,導致出血情況發生。少量出血可能通過保守治療控制,但嚴重出血可能需要進一步的介入或手術止血,甚至危及生命。
2. 感染:手術屬於有創操作,術後有感染風險。細菌可能通過穿刺通道進入體內,引發肝臟局部感染,嚴重時可發展為全身性感染,出現發熱、寒戰等症狀,需要積極抗感染治療。
3. 肝功能損害:消融治療會對部分肝臟組織造成破壞,影響肝臟正常功能,導致肝功能指標如轉氨酶、膽紅素等升高。多數情況下,經過保肝治療,肝功能可逐漸恢復。
4. 針道種植轉移:雖然較為罕見,但癌細胞有可能沿著穿刺針道種植轉移,增加腫瘤擴散風險,影響患者預後。
5. 周圍組織損傷:在消融過程中,熱量可能會波及周圍組織,如膽囊、胃腸道、膈肌等,導致相應組織器官的損傷,引發膽囊炎、胃腸道穿孔等併發症。
肝癌消融手術後,患者需密切關注自身身體狀況,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飲食上,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則,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