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會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影響代謝功能、導致肝臟功能異常、引發腦血管疾病等。
1. 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逆向轉運膽固醇的功能,偏低時無法有效將外周組織中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膽固醇易在血管壁沈積,逐漸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
2.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時可能破裂,引發血栓形成,堵塞冠狀動脈,導致心肌梗死;還會影響心臟正常供血,引發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3. 影響代謝功能:高密度脂蛋白參與體內脂質代謝,偏低會干擾脂質代謝平衡,導致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升高,還可能影響血糖代謝,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4. 導致肝臟功能異常:肝臟是高密度脂蛋白合成的重要場所,其偏低可能反映肝臟合成功能受損,長期可導致肝臟脂肪代謝紊亂,引發脂肪肝等肝臟疾病。
5. 引發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累及腦血管時,會使腦部供血不足,增加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發生幾率,影響神經系統功能,導致肢體偏癱、言語障礙等嚴重後果。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飲食,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增加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定期體檢監測血脂情況,若高密度脂蛋白持續偏低,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