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月寶寶積食可能是餵養不當、胃腸動力不足、消化酶分泌不足、腸道菌群失調、腹部著涼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增加活動、藥物治療、補充益生菌、腹部保暖等。
1. 餵養不當:10個月寶寶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善,若一次性餵食過多或頻繁餵食,易導致積食。應合理調整餵養量和餵養頻率,遵循少量多次原則。適當減少每餐奶量或輔食量,增加餵奶或進食次數。輔食選擇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南瓜泥、山藥糊等,避免食用油膩、高糖食物。
2. 胃腸動力不足:寶寶胃腸蠕動功能較弱,易出現胃腸動力不足導致積食。可通過輕柔按摩寶寶腹部促進胃腸蠕動,以寶寶肚臍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輕輕按摩,每次10 - 15分鐘,每天2 - 3次。也可讓寶寶適當活動,如在安全環境下讓寶寶多爬行,增加運動量,促進胃腸蠕動。
3. 消化酶分泌不足:寶寶體內消化酶分泌相對不足,影響食物消化導致積食。遵醫囑用藥,如復方胃蛋白酶散,能促進蛋白質消化;多酶片,含有多種消化酶,可增強消化功能;胰酶腸溶膠囊,有助於脂肪、蛋白質等消化吸收,改善積食症狀。
4. 腸道菌群失調:腸道菌群失衡會影響消化功能引發積食。可遵醫囑補充益生菌,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能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布拉氏酵母菌散,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可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促進消化,緩解積食。
5. 腹部著涼:腹部著涼會使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積食。要注意寶寶腹部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尤其是夜間睡眠時,可給寶寶穿上肚兜或睡袋,防止腹部著涼。也可用溫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寶寶腹部,但要注意溫度適宜,避免燙傷。
日常要密切關注寶寶的消化情況和精神狀態,根據寶寶消化能力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和餵養方式。若積食症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發熱、嘔吐、腹瀉等異常,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