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雙側腦室第三第四腦室充血可能是高血壓、腦血管畸形、腦澱粉樣血管病、煙霧病、頭部外傷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控制血壓、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
1. 高血壓:長期高血壓可使腦內小動脈硬化、變脆,易破裂出血導致雙側腦室等部位充血。治療上需嚴格控制血壓,遵醫囑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氨氯地平片、厄貝沙坦膠囊,將血壓穩定在合理範圍,減少再次出血風險,同時密切監測血壓變化,根據血壓調整藥物劑量。
2. 腦血管畸形:腦血管發育異常形成畸形血管團,其血管壁薄弱易破裂出血。對於可切除的腦血管畸形,多采取手術切除治療;無法手術的,可考慮介入栓塞治療或立體定向放射治療,通過栓塞畸形血管或利用射線使畸形血管閉塞,降低出血風險。
3. 腦澱粉樣血管病:腦內血管壁澱粉樣物質沈積,使血管彈性降低、脆性增加。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預防再出血。可遵醫囑使用維生素K1注射液、氨甲環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藥物,同時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等。
4. 煙霧病:因頸內動脈末端及大腦前、中動脈起始部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導致顱底異常血管網形成,這些異常血管易破裂出血。治療以手術為主,如顳肌貼敷術、血管搭橋術等,改善腦部供血,降低腦出血風險。
5. 頭部外傷:頭部受到外力撞擊,可引起顱內血管破裂出血,導致雙側腦室等部位充血。根據外傷嚴重程度及出血情況,輕者採取保守治療,如臥床休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降低顱內壓;重者需進行手術清除血腫,緩解顱內高壓。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保持大便通暢,防止用力排便導致血壓升高。定期復查頭顱CT等檢查,瞭解恢復情況,嚴格按照醫生囑咐進行後續治療和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