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瀉指的是起病急驟,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 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膿血、黏液等情況,常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症狀,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等。
一、急性腹瀉的症狀:
急性腹瀉的主要症狀為排便次數增多,每日可達數次甚至數十次。糞便性狀改變,多為稀便、水樣便,嚴重時可呈蛋花湯樣。部分患者糞便中可能帶有黏液、膿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隱痛、脹痛、絞痛等,疼痛部位多在臍周或下腹部。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症狀,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由於腹瀉導致大量體液丟失,患者可能出現口渴、皮膚乾燥、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等脫水症狀,嚴重脫水時可出現精神萎靡、乏力、心慌、血壓下降等表現。
2.急性腹瀉的建議
一般治療方面,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減少體力消耗。飲食上,應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麵條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口服補液鹽,以預防和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藥物治療方面,常用藥物有止瀉藥,如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內的病菌和毒素,保護腸道黏膜,減少腹瀉次數。若為感染性腹瀉,明確病原體後,可使用相應的抗感染藥物,如細菌感染可選用喹諾酮類抗生素。伴有腹痛症狀時,可使用解痙藥,如顛茄片等緩解腸道痙攣。
治療急性腹瀉期間,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腹瀉次數、糞便性狀、體溫、脫水症狀等。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如出現高熱、劇烈腹痛、大量便血、嚴重脫水等情況,應及時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