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疾病,主要介紹其症狀和治療方法。
一、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皰疹性咽峽炎通常分為潛伏期、急性期和恢復期。潛伏期多沒有症狀。急性期最常見的症狀為發熱,體溫可達38℃甚至更高,部分患者體溫可超過39℃,還可出現驚厥。口腔咽峽部可見散在灰白色皰疹,直徑1~2mm,周圍繞以紅暈,多見於扁桃體前柱,但也可位於軟齶、扁桃體及懸雍垂上,但不見於齒齦及頰黏膜;水皰破潰會變為淺潰瘍,表面覆蓋有淡黃色假膜,周圍黏膜呈現鮮紅色。患者常因口腔皰疹、潰瘍出現咽痛,導致吞咽困難,食慾下降。還可能伴有咳嗽、流涕、嘔吐、腹瀉等症狀。恢復期症狀逐漸減輕直至消失。
2.皰疹性咽峽炎的建議皰疹性咽峽炎是自限性疾病,主要為對症治療。當體溫在38.5℃及以上,或者伴有明顯發熱不適時,可以口服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體溫在38.5℃以下時,可採取物理降溫,如使用退熱貼等。針對口腔皰疹、潰瘍引起的疼痛,可使用開喉劍噴霧劑等藥物緩解。若因咽痛導致進食困難及高熱不退,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時,需要靜脈補液支持治療。
治療期間應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居家隔離2周;注意休息,保持室內清潔及空氣流通;清淡飲食,不宜進食過燙、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應進流食或半流食,飲食應少食多餐;注意口腔護理,飯後用淡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低齡患兒可以用生理鹽水擦拭口腔。治療需嚴格遵醫囑,有異常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