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有濕疹可通過日常護理、局部用藥、口服藥物、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方法來應對。
1. 日常護理:嬰兒患濕疹時,日常護理至關重要。要保持皮膚清潔,用溫水輕輕清洗患處,避免使用刺激性強的洗浴產品,因為這類產品可能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加重濕疹症狀。同時,要注意皮膚保濕,可使用溫和的嬰兒專用保濕霜,這能幫助修復受損的皮膚屏障,減少水分流失,緩解皮膚乾燥引發的瘙癢,從而減輕濕疹症狀。還要注意避免嬰兒搔抓,防止皮膚破損引發感染,可給嬰兒戴上手套。另外,要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溫度過高或濕度過大都可能誘發或加重濕疹。
2. 局部用藥:遵醫囑使用糖皮質激素乳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的作用,能有效減輕濕疹部位的炎症反應,緩解紅腫、瘙癢等症狀。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吡美莫司乳膏也可使用,其能調節局部免疫,減少炎症介質釋放,對濕疹有較好療效。還有爐甘石洗劑,能起到收斂、止癢的效果,可緩解濕疹帶來的瘙癢不適。
3. 口服藥物:若濕疹瘙癢嚴重影響嬰兒睡眠和生活,可遵醫囑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馬來酸氯苯那敏片。抗組胺藥物能阻斷組胺與受體結合,減輕過敏反應,從而緩解濕疹引起的瘙癢症狀。對於有感染傾向的濕疹,可能還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洛顆粒、阿奇霉素乾混懸劑,以預防和控制感染,因為感染會加重濕疹病情。
4. 物理治療:紫外線療法對嬰兒濕疹也有一定效果。適當的紫外線照射可以調節皮膚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皮膚的修復。通過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濕疹部位,能減少皮膚中的炎症細胞,減輕紅腫、瘙癢等症狀,有助於濕疹的恢復。但在進行紫外線治療時,要嚴格控制照射的劑量和時間,避免對嬰兒嬌嫩的皮膚造成損傷。
5. 中醫治療:中醫可採用中藥外洗的方法治療嬰兒濕疹。如用馬齒莧、黃柏、苦參等中藥煎水後放涼,輕輕擦拭或濕敷濕疹部位。這些中藥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能減輕濕疹的症狀。還可通過推拿等中醫手法,調節嬰兒身體的氣血運行和臟腑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對濕疹的恢復也有一定幫助。
在照顧患有濕疹的嬰兒時,要密切關注其症狀變化。日常注意保持嬰兒皮膚乾爽清潔,穿著寬松柔軟的衣物,減少對皮膚的摩擦。若濕疹症狀持續加重或出現發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