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有點感冒可以通過日常護理、物理治療、飲食調節、藥物治療、就醫檢查等方法來應對。
1. 日常護理:對於感冒的嬰兒,要保證其所處環境溫暖舒適且空氣流通,溫度保持在 22 - 24℃,濕度在 50% - 60%為宜。讓嬰兒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身體恢復體力對抗感冒病毒。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再次著涼加重病情。因為良好的環境和充足休息能讓嬰兒身體處於較好狀態,利於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從而緩解感冒症狀。
2. 物理治療:當嬰兒有輕微發熱等感冒症狀時,可用溫濕毛巾給嬰兒敷額頭降溫,水溫控制在 37℃左右,每 15 - 20 分鐘更換一次。也可以用溫水擦拭嬰兒的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的部位,通過水分蒸發帶走熱量。因為物理降溫能直接降低體表溫度,減輕發熱帶來的不適,輔助緩解感冒伴隨的發熱症狀。
3. 飲食調節:適當增加嬰兒的飲水量,保證充足水分攝入,促進新陳代謝,利於排出體內毒素。如果是母乳餵養,媽媽要注意自身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提高母乳質量。若是奶粉餵養,可適當將奶粉衝稀一點。合理的飲食調節能增強嬰兒的抵抗力,幫助身體對抗感冒病毒。
4. 藥物治療:遵醫囑用藥,如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它能緩解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四肢酸痛等症狀;小兒感冒顆粒,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可用於小兒風熱感冒挾滯證。這些藥物能針對嬰兒感冒的不同症狀進行有效治療,減輕不適。
5. 就醫檢查:若嬰兒感冒症狀持續不緩解,如發熱超過 3 天、咳嗽加重、精神萎靡等,應及時帶嬰兒去醫院就診。醫生會通過詳細檢查,如血常規等,明確病因,判斷是否合併細菌感染等,給予針對性治療。因為專業的醫療診斷和治療能確保嬰兒得到正確的處理,避免病情延誤。
日常要密切關注嬰兒的狀態,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衣物。盡量減少帶嬰兒去人員密集的場所,降低感染風險。若使用藥物治療,一定要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增減藥量,確保嬰兒能盡快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