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肋骨骨折可通過臥床休息、固定胸廓、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 臥床休息:腰肋骨骨折後,身體需要時間來恢復,臥床休息能減少骨折部位的活動和受力,避免骨折斷端移位加重損傷。患者需選擇硬板床,保持仰臥位或側臥位,避免頻繁翻身和劇烈活動。一般建議臥床休息 2 - 3 個月,具體時長根據骨折愈合情況而定。在此期間要注意預防壓瘡,定時翻身,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2. 固定胸廓:通過使用胸帶等工具對胸廓進行固定,能起到穩定骨折斷端的作用,減輕疼痛,有利於骨折愈合。胸帶固定要鬆緊適度,過緊可能影響呼吸和血液循環,過松則起不到固定效果。固定期間要密切觀察胸部皮膚情況,若出現紅腫、瘙癢等不適及時調整。
3. 藥物治療:遵醫囑用藥,如傷科接骨片、雲南白藥膠囊、骨肽片。傷科接骨片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壯骨的功效,能促進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加快骨折愈合;雲南白藥膠囊可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減輕骨折處的腫脹和疼痛;骨肽片能調節骨代謝,刺激成骨細胞增殖,促進新骨形成,增強骨密度,助力腰肋骨骨折恢復。
4. 物理治療:常見的有熱敷、紅外線照射等。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肌肉痙攣,每天可熱敷 3 - 4 次,每次 15 - 20 分鐘。紅外線照射利用熱效應,改善骨折部位的營養供應,加快新陳代謝,促進骨折愈合,每周可進行 3 - 5 次治療。
5. 手術治療:對於骨折移位明顯、影響呼吸功能或合併有其他嚴重併發症的腰肋骨骨折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通過切開復位內固定等方式,使骨折斷端恢復到正常位置,並使用鋼板、螺釘等器械進行固定,為骨折愈合創造良好條件。手術風險相對較高,術後需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和傷口恢復情況。
腰肋骨骨折恢復期間,要注意營養均衡,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鈣和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新鮮蔬果等,以促進骨折愈合。同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瞭解骨折愈合進度,不可自行過早活動或負重,以免影響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