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間盤突出增生可通過保守治療如臥床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以及介入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來應對。
1. 臥床休息:腰間盤突出增生患者臥床休息能使腰部肌肉放鬆,減輕椎間盤所受壓力,緩解對周圍神經組織的壓迫。患者需盡量選擇硬板床,保證脊柱處於自然生理曲度,避免脊柱扭曲加重病情。每天臥床時間應保證在 8 小時以上,減少腰部活動,讓受損組織有足夠時間恢復,為後續治療創造良好條件。
2. 物理治療:通過熱敷、按摩、牽引等物理手段,可改善腰部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症水腫,緩解疼痛。熱敷能使血管擴張,促進代謝產物排出;按摩可調整脊柱關節位置,緩解肌肉緊張;牽引能拉開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熱敷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溫度 40 - 50 攝氏度,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按摩需由專業人員操作;牽引要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選擇合適力度和時間。
3. 藥物治療:遵醫囑用藥能有效緩解腰間盤突出增生帶來的疼痛、炎症等症狀。如布洛芬緩釋膠囊,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疼痛和炎症;甲鈷胺片,可營養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仙靈骨葆膠囊,能滋補肝腎,接骨續筋,強身健骨,改善骨骼狀況。具體用藥劑量和療程需嚴格按照醫生指導,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調整。
4. 介入治療:對於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介入治療是一種選擇。通過向病變部位注射藥物或採用微創技術,精准作用於病變部位。如射頻消融術,利用射頻電流產生的熱量破壞病變組織,減輕對神經的壓迫。該方法創傷小、恢復快,能在不破壞脊柱穩定性的前提下緩解症狀,但並非適用於所有患者,需嚴格評估病情。
5. 手術治療:當病情嚴重,神經受壓明顯,保守和介入治療無效時,需考慮手術。手術可直接解除神經壓迫,修復受損的椎間盤組織。如椎間融合術,通過植入融合器使相鄰椎體融合,穩定脊柱。但手術風險相對較大,術後恢復時間長,患者需充分瞭解手術利弊,在醫生評估後謹慎選擇。
腰間盤突出增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病情;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減輕腰部負擔;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防止腰部再次受傷。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