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發燒後出疹子可能是幼兒急疹、風疹、麻疹、水痘、藥物疹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加強護理、合理用藥等。
1. 幼兒急疹: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出疹性疾病,通常由人類皰疹病毒 6 型、7 型感染引起。特點是熱退疹出,一般發熱 3 - 5 天後體溫驟降,同時或稍後皮膚出現散在的玫瑰色斑丘疹,直徑 2 - 5 毫米,壓之褪色,很少融合。皮疹通常先發生於面頸部及軀乾,以後漸漸蔓延到四肢近端。無需特殊治療,主要是加強護理,如讓孩子多休息,保證充足水分攝入,體溫超過 38.5℃時,遵醫囑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小兒柴桂退熱顆粒等藥物退熱。
2. 風疹:由風疹病毒引起,發熱 1 - 2 天後出疹,皮疹為淡紅色斑丘疹,可融合成片,先見於面頸部,24 小時內蔓延到全身。出疹期常伴有低熱、輕度上呼吸道炎症等症狀。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發熱時可遵醫囑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復方鋅布顆粒、柴胡口服液等藥物緩解症狀,同時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3. 麻疹:由麻疹病毒感染所致,發熱 3 - 4 天後出疹,出疹期體溫更高。皮疹先出現於耳後、發際,漸及額、面、頸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軀乾、四肢,最後達手掌與足底。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皮膚和眼、鼻、口腔清潔,遵醫囑用利巴韋林顆粒、維生素 A 軟膠囊、小兒止咳糖漿等藥物防治併發症。
4. 水痘:由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發熱同時或 1 - 2 天後出疹,皮疹特點為分批出現的紅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橢圓形小水皰,周圍有紅暈,皰液先透明後混濁,易破潰,2 - 3 天左右結痂。治療主要是抗病毒及對症處理,遵醫囑用阿昔洛韋片、爐甘石洗劑、噴昔洛韋乳膏等藥物,避免孩子搔抓皮疹,防止繼發感染。
5. 藥物疹:嬰幼兒在發熱期間使用藥物後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出現皮疹。表現多樣,可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首先要停用可疑致敏藥物,多飲水促進藥物排泄。症狀較輕者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藥物;症狀較重者可能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等抗過敏藥物。
日常要注意保持孩子皮膚清潔,避免孩子抓撓疹子,防止皮膚破損引發感染。給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充足的休息。若疹子持續不消退、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應及時就醫,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後續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