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經常吐奶可能是餵養不當、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腸道感染、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餵養方式、體位治療、藥物治療、抗感染治療、手術治療等。
1. 餵養不當:餵奶過快、過多,餵奶時吸入大量空氣等都可能導致吐奶。餵奶時要讓寶寶含住整個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避免吸入過多空氣,餵奶後將寶寶竪抱,輕拍背部,排出胃內空氣,且餵奶量要根據寶寶年齡和需求合理調整。
2. 胃食管反流:嬰兒食管下括約肌發育不成熟,易出現胃食管反流導致吐奶。可採取體位治療,將寶寶床頭抬高30°,睡眠時可採取仰臥位和左側臥位交替,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遵醫囑用藥如多潘立酮混懸液、鋁碳酸鎂混懸液、奧美拉唑腸溶膠囊。
3. 消化不良:寶寶胃腸功能較弱,餵養不當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吐奶。要合理調整飲食,適當減少奶量,可服用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
4. 腸道感染:病毒、細菌等感染腸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導致吐奶。需注意飲食衛生,如為細菌感染,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乾混懸劑、阿奇霉素顆粒。
5.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是由於幽門肌層肥厚導致幽門管腔狹窄引起的吐奶。典型症狀為無膽汁的噴射性吐奶,確診後一般需手術治療。
日常要注意正確的餵養姿勢和方法,密切觀察寶寶吐奶情況,包括次數、量、是否含膽汁等。若吐奶頻繁或伴有發熱、精神萎靡等異常,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護理。